• 安防世界網_廣東省公共安全技術防范協會

    廣州發布新型智慧城市和“新城建”十大標桿應用場景

    2023.09.19來源: 廣州住房城鄉建設編輯:媒體部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將廣州打造為獨具“世界水準、中國氣派、灣區特色、嶺南風韻”的城市發展標桿,推動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促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落地實施,現將廣州市智慧品質住宅等新型智慧城市和“新城建”十大標桿應用場景予以公布。請各關聯單位加強項目建設和運營管理,以應用為牽引,創新和豐富各類場景,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為進一步擴大社會各界在打造十大標桿應用場景工作的參與度,支持鼓勵市場主體和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應用場景建設,有參與意向的單位可聯系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繼續報送關聯項目,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將適時更新公布十大標桿應用場景的關聯單位和關聯項目,共同推動廣州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和“新城建”試點任務走深走實。

    廣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和“新城建”十大標桿應用場景

    一、智慧品質住宅

    基于綠色生態發展和居民健康生活要求,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保證建筑更加宜居、更具韌性、更有智慧,綜合體現安全與耐久、舒適與健康、節能與環保、智慧與數字的高質量建筑及住區環境。通過提供更加綠色、健康、智慧的環境、設施與服務,促進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等多層次、多方面的健康水平得以提升。主要涵蓋用地與規劃、安全與耐久、舒適與健康、節能與環保、智慧與數字、運營與維護六項性能品質,包括綠色建筑、健康建筑、智慧社區、數字家庭、智能家居、宜居技術應用、智能建造、BIM技術運用等應用內容。

    二、智慧社區智慧園區

    通過綜合運用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整合區域人、地、物、情、事、組織和房屋等信息,統籌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和商業服務等資源,依托適度領先的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社區智能化基礎設施、搭建智慧社區管理服務平臺、完善社區配套服務、豐富社區智慧應用場景、培育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體系,打造宜居、綠色、人文、韌性、創新的新型智慧社區,促進社區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主要包括落地高空拋物監測、環境監測、火災預警、智慧電梯、安防監控、垃圾分類、白蟻監測、內澇監測、健康醫養等應用場景內容。

    通過充分運用新一代通信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全面感知、傳遞、整合園區各個環節并分析人、物、企業、園區管理功能系統之間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園區管理、產業生產、節能環保、公共安全、政府服務、商貿流通等多種園區需求做出智能響應,實現基礎設施信息化、運營管理精細化、功能服務便利化和產業發展高端化的產業園區。主要包括視頻監控管理、訪客管理、消防管理、高空拋物監控、樓宇自控、環境監測、入侵報警、政務服務、園區企業孵化服務等應用內容。

    三、智慧城市基礎設施

    根據智慧城市發展,以滿足城市居民“即需即供”的信息需求,在城市范圍內建設的各類城市現代信息基礎設施,是智慧城市社會經濟運行的基礎和智慧城市現代化發展的前提。主要涵蓋智慧城市供水、排水、供冷、燃氣、通信、公共交通、市政設施等方面,主要包括物聯網、云計算與大數據、5G通信網絡、智能電網、人工智能、高精尖定位、算力中心等應用內容。

    四、智慧地下綜合管廊

    地下綜合管廊,是建設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設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給水等市政管線的公共隧道,是構建智慧城市的重要載體。較傳統直埋敷設,管線在管廊內具備良好的運行環境,可有效延長管線使用壽命,管線的安裝、擴容和維修更換也均可在管廊內進行,能有效減少道路路面開挖頻次。在防震減災、提高城市安全韌性和綜合承載力、集約高效利用土地資源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智慧地下綜合管廊可實現對各類入廊管線的信息化、可視化、智慧化管理。為綜合管廊日常管理和應急調度提供有力支撐。主要包括地下綜合管廊的溫濕度、氣體、電流、風機、積水、煙霧、線型感溫、無線覆蓋通信線纜、紅外、微波雙鑒探測等物聯傳感應用內容。

    五、數字道路

    以燈桿(或其他道路桿)為載體,通過在城市道路部署多功能信息桿柱、激光雷達、電子卡口攝像頭、車路協同攝像頭等感知設備,采用云、網、邊、端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及相關配套設備,實現全覆蓋、全感知數字化道路??蔀閿底值缆肪C合運營平臺提供實時動態數據,實現交通運行態勢的全域感知,在重點路段、關鍵時段,數字道路實現交通流量的分析預測,幫助管理者制定管控策略,實現交通引導、交通燈自適應、調節區域交通流量密度等目標。主要包括智慧燈桿、智慧多功能桿、高精地圖、全息路口、數字孿生道路、道路相關交通元素和事件數字化等應用內容。

    六、車城網

    基于車路城協同發展理念,對市政基礎設施進行智能化改造,搭建一體化的智能物聯感知體系,實現車、路、城運行數據的全面感知。建設“車城網”平臺,實現多源動靜態數據的匯聚、融合、利用,并與現有相關平臺互聯互通。面向市民出行、交通治理、城市管理等場景梳理智慧化需求,推動住建、交警、城管、應急等多政府部門深化合作,打造跨部門、跨行業的智慧化應用,有力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主要包括智慧路口、智慧公交、智能網聯服務、車路協同、道路智能監測、智慧停車、交通治理等應用內容。

    七、智能建造

    在建造過程中充分利用智能技術和相關設備,通過應用智能化系統,提高建造過程的智能化水平,減少對人的依賴,達到安全建造的目的,提高建筑的性價比和可靠性。借助物聯網、大數據、BIM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全產業鏈數據集成,為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支持,將有利于推進建筑業的改造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進而實現優質、高效、低碳、安全的新型工程建造模式和管理模式。規劃環節充分發揮三維可視化優勢輔助審批;設計環節通過數字化設計和模擬,如利用AI智能審查,優化建筑方案,提高設計質量和效率,降低設計成本和風險;建設環節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和自動化、智能化機械設備施工,如可通過智慧工地平臺實現對起重機等重大危險源、揚塵噪聲等環境指標的實時監測和對人員、材料、巡檢等的線上管理;管理與運維環節可實現建筑物的實時監測、預測、診斷和維護,提高建筑物的性能和壽命,降低運維成本和能耗。主要包括國產BIM軟件、裝配式建筑、建筑機器人、自動化施工機械、部品智能化生產、產業互聯網應用等內容。

    八、智慧消防

    利用物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移動互聯網+等前沿技術,配合大數據云計算平臺、火警智能研判等專業應用,實現城市火災防控的智能化,提高信息傳遞的效率、輔助消防設施維護保養、提升執法及管理效果、協助救援處置、降低火災損失。試點開展住宅類建筑三維(BIM)機器輔助消防設計技術審查和軌道交通三維(BIM)機器輔助消防設計技術審查,開展建設工程消防審驗及高層建筑信息共享,及結合社會網格化治理開展火災預警、安防監控等項目。包括對智慧社區開展的消防監控數據聯網,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含充電柜)以及電動車充電樁數據監控,強化對微型消防站的指揮調度等應用內容。

    九、智慧工地

    運用信息化手段,通過三維設計平臺對工程項目進行精確設計和施工模擬,圍繞施工過程管理,建立互聯協同、智能生產、科學管理的施工項目信息化生態圈,并將此數據在虛擬現實環境下與物聯網采集到的工程信息進行數據挖掘分析,提供過程趨勢預測及專家預案,實現工程施工可視化智能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從而逐步實現綠色建造和生態建造。將更多人工智能、傳感技術、虛擬現實等高科技技術植入到建筑、機械、人員穿戴設施、場地進出關口等各類物體中,并且被普遍互聯,實現工程管理干系人與工程施工現場的整合,提高交互的明確性、效率、靈活性和響應速度。主要包括智能穿戴、AI識別、視頻監控、設備監測、環境監測、基坑監測、高大模板支撐系統監測、邊坡監測等。

    十、智慧停車

    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開展停車的智慧化管理與服務,通過加裝傳感器、攝像頭、導航系統、電子標簽等設備,實時監測和顯示停車場的空余車位,提供信息推送、在線預約、車位導航、反向尋車、無感支付等服務,提高停車體驗和安全性,節省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開展自動導引停車建設,依托智能停車機器人和立體停車庫實現停車的自動化和車位的倍增;開展自主代客泊車建設,通過在場端加裝感知和通信設備并進行車端和場端信息融合,支撐智能網聯車輛進行自主泊車,助力打造召車-駕車-停車全過程自動化閉環。主要包括智慧化停車服務、自動導引停車(AGV)、自主代客泊車(AVP)等應用內容。

    上一篇:

    一圖讀懂《電子信息制造業2023—2024年穩增長行動方案》

    下一篇:

    一圖看懂|交通部發布智慧公布重磅文件,萬億公路數字化產業將涌現(附建設方案)

    在線咨詢{
    下載
    加入協會
    回到頂部
    无码中文精品视视_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软件_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二区_国产va免费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