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防世界網_廣東省公共安全技術防范協會

    智慧社區建設中,安防這張網是如何張開布局的呢?

    2023.10.08來源: 安防行業網編輯:媒體部

    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安全感的需求也與日俱增。在不少大中型城市,人們在選擇出租房及社區的同時,對家庭安防乃至是社區安防的意識也不斷提高。

    傳統社區安防管理主要依賴于人工管理,存在著種種管理痛點:人力運維負擔大、效率低下,人力成本高;無法24小時全天候、全方位監測,存在安防漏洞;巡更人員是否巡邏到位,無從得知……

    社區安防問題是城市居民關注度非常高的問題之一,為了提高社區安全系數,減少社區安全事故的發生,社區安防正在加快升級轉型。再加上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強勁需求,使社區安防成為為數不多的景氣度較高的行業之一。

    安防藍海市場

    民用安防市場一直以來被視為視頻監控行業的藍海,市場前景巨大。隨著相關產品技術的逐漸成熟以及用戶需求的不斷提升,民用安防市場迎來發展良機。與專業監控攝像機相比,搭載無線連接的家用攝像機在室內能更靈活地安裝?,F階段,驅動家用攝像機成長的三大主要動力來自于成熟的網絡基礎設施、終端用戶對居家安全或小規模安全系統的需求增長,以及可支持高達100Mb/s 數據傳輸率的4G、5G技術的普及。

    作為中國家用智能視覺市場的核心產品,智能攝像機市場已逐步發展至成熟階段,預計 2020-2025年中國家用攝像頭產品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將達10.9%,元器件和中間件成本下調將推動家用攝像頭產品向下沉市場滲透,預計到 2025年市場規模將提升至149億元。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社區安防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顯示: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推進智慧社區建設,依托線下社區運營模式及數字化技術,要加強建設智慧社區,建設便民智慧服務圈。

    《關于深入推進智慧社區建設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基本構建起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智慧社區服務平臺,初步打造成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數字社區,社區治理和服務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

    智慧社區建設以實現“以智慧政務提高辦事效率,以智慧民生改善人民生活,以智慧家庭打造智能生活,以智慧小區提升社區品質”為目標。社區是城市的關鍵組成部分,社區治理是圍繞社區場景下的人、地、物、情、事的管理與服務。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及人口流動的快速增加,傳統社區治理在人員出入管控、安防巡邏、車輛停放管理等典型場景下都面臨著人力不足、效率低下、響應不及時等諸多難題。

    而人工智能技術代替人力,實現人、車、事的精準治理,大幅降低人力、物質、時間等成本,以最低成本發揮最強大的管理效能,有效推動城市治理向更“數字化、自動化、智慧化”的方向演進。

    智區安防三層面:小區、樓道、家庭

    那么,在智慧社區建設中,安防這張網是如何張開布局的呢?其中又用到了哪些技術?本文將從小區、樓道、家庭三個層面來談談智慧社區中的安防技術。

    小區:出入口管理與電子圍欄并駕齊驅

    對于小區這個整體范圍的防控,一方面通過圍欄、巡邏等方式為小區劃定一個安全區域,另一方面,在出入口設置關卡,做好管理控制工作。

    小區圍欄除了傳統的圍墻,為防止非法入侵,通常還設置電子圍欄。以阻擋為主,報警為輔,當有人惡意侵犯,或者攀爬社區圍欄時,它都可以第一時間報警至社區安全監控部門。同時,在小區內設置360度無死角監控以及電子巡更系統,以便及時發現危險,排除隱患。此外,當發生意外狀況時,小區安防系統也可以幫助居民快速查找,查明真相。

    小區出入口的管理分為人員管理和車輛管理兩個部分。人員管理方面,隨著生物識別技術的廣泛推廣和系統集成程度的成熟,人員通道管理可采用IC卡、身份證、指紋、二維碼、人臉識別或人證合一等多種認證方式通過后進入,可自動識別小區業主及常住住戶,無需業主手動,系統識別確認后自動開門、點亮對應樓層。人員智能門禁設計在阻止非授權人員進入的同時方便業主進出,同時也能統計人員出入數量?;谌四樧R別等生物識別應用,為業主及訪客提供了更安全和便捷的出入管理方式。

    車輛管理方面,智慧停車系統不僅能識別車輛信息,控制車輛的出入,還將對進出車輛進行管理,協助居民快速停車找車。其主要是將射頻識別技術與視頻識別技術相結合,建立智能監控卡口,預先采集業主車牌和車臉信息,出入口系統支持高效的車輛識別聯動閘機放行,也支持訪客預登記的車牌識別放行,無需再次驗證,同時訪客來訪信息可被推送到被訪者的可視對講室內機。不僅改變了單一識別方式,而且實現了人、車、卡口間交互,并且可接入社會治安系統,便于治安防控稽查,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打擊涉車不法行為精確度和及時性,更好地維護社會穩定。

    樓道:門禁訪客機成新眼睛

    隨著國家對于“開放小區”的要求提出,小區圍墻作為第一道安全保障即將弱化,小區單元門成為直接住戶安全第一道關口。樓道單元門采用門禁子系統的主要目的是對人員通行權限進行管制,采取一卡一棟刷卡進入,只有經過授權的人才能進入受控區域門組,全面保障業主隱私和安全。同時,訪客呼叫業主,業主既可以看到單元門訪客視頻,也可以看到單元門周邊監控視頻,全面了解現場狀況。樓道安防門禁系統可以采用多種門禁方式,對使用者進行多級控制,并具有聯網實時監控功能。一人一卡進出樓棟、人過留影,重點關注人員(老弱病殘弱勢群體、高危在逃人員)軌跡記錄分析。倘若已有不法分子進入社區內,那么分布在樓道各個角落的視頻監控子系統就能發揮作用,作為“眼睛”守衛著基層平安。

    家庭:三層聯合智慧安家

    家庭安防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其中,家庭無線傳感器網絡、互聯網、監控終端依次對應物聯網的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安防傳感器一般包括監控攝像機、燃氣感應器、人體感應器、紅外探測器、振動傳感器、門窗防盜探測器、以及報警按鈕等,它們均作為無線傳感網絡的一個節點,利用藍牙、WiFi、Zigbee等無線通訊技術接入,大量傳感器全方位地保障了家庭安全。如在客廳設置紅外線感應探頭,當有不速之客進入會立即報警,并且連接中控室,及時通知保安。而設于主臥開關旁邊的緊急報警按鈕,可在有突發情況時觸動,保安進入緊急應戰狀態提供救援服務。

    此外,手機、平臺電腦等移動設備已經成為家庭安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發生非法入侵,火災、燃氣泄露等異常情況時,智能傳感器會發出報警信號,并通過家庭中心將信號傳至小區物業管理中心、報警中心、居民手機,通知安保人員及時趕到現場處理。同時,居民可以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可遠程監控、可視化對講。

    社區安防行業投資前景

    我國社區可以分為三類主體:老舊小區、城中村與花園小區。前二者的安防基礎設施落后、治安漏洞大,人口管理難度大,社區管理主要依靠人防,有大片存量市場亟待改造?;▓@小區普遍追求有質量的人居環境,對技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在治安管理上,安全隱患較大,居民財產人身安全難以保障;在群租行為上,部分房東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將房租隔成多間樣板房簡單裝潢,再以便宜的價格租出去,群租導致人口密度過大,火災隱患突出,人員復雜;在人口管理上,老舊小區和城中村的人口較為集中,流動性大,成分復雜,人口信息變更無法及時更新。

    為有效回應社區安防的建設需求,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加強鄉鎮(街道)和村(社區)治安防控網建設。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推動社會治安防控力量下沉。

    有業內人士指出,社區智能化環境的前提便是安全性,唯有保障安全,社區中的各類便捷性應用才能得到更充分利用。安防系統作為社區安全的重要保障,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安防行業落地應用的加速,以人臉識別門禁代表的“AI+安防”在智慧社區中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智慧安防是智慧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和諧社區建設重要的科技支撐。我們以社區監控為例,傳統社區視頻監控80%都依靠人工實現,隨著攝像頭在社區中的大規模普及,每天可以產生千兆以上的視頻圖像,再加上人員信息日漸復雜等因素,依靠人工對著屏幕肉眼檢查已無法滿足業務要求。

    智慧社區場景豐富,包括人車信息、出入口管控、車輛違規停放、人員穿戴合規、異常行為識別、垃圾分類、電梯異常檢測等,應用場景達到20-30個,都與社區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人工智能時代,智能安防將助力社區監管,實現社區環境“人防+技防”的雙重保障?,F在市場上已有很多專門針對社區安防的解決方案,成為了不少新建小區或社區改造工程的必然之選。

    文章來源:中研報告,齊魯壹點,福賽德科技

    上一篇:

    人臉識別智能算法安全檢測技術初探

    下一篇:

    安防需求均有望逐步迎來復蘇 中國智慧安防行業應用和發展趨勢

    在線咨詢{
    下載
    加入協會
    回到頂部
    无码中文精品视视_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软件_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二区_国产va免费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