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防世界網_廣東省公共安全技術防范協會

    2024年智慧城市發展的前景與趨勢

    2023.11.24來源: 中研網編輯:媒體部

    ?智慧城市行業前景如何?未來智慧城市市場發展機會有多大?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試點數量已經達到290個。如果計算科技部、工信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發改委所確定的智慧城市相關試點數量,目前我國智慧城市試點數量累計已達753個。例如:深圳推出《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方案》;青島市《關于進一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意見》明確“1+5+N”攻勢打法;成都市印發《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 明確提出構建“11153”行動框架。他們無一例外都對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建設思路和實施方案有著明確要求。

    元宇宙以BIM、GIS、IoT等技術為基礎,通過搭建開放、包容的時空大數據平臺、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數字孿生平臺、CIM平臺等技術體系,支撐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運行分析、動態評估、規劃決策、監測實施等需求,推動城市空間的數字化、精細化治理,為城市管理者、居民提供全方位、多維度、立體綜合的城市應用和人居體驗。


    智慧城市建設發展面臨的挑戰

    (1)數據安全與信息安全

    數據安全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因為城市中的各種設施、系統、服務都依賴于數據。然而,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數據量龐大,涉及到個人隱私、商業機密、國家安全等方面,因此數據安全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智慧城市建設中,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數據安全體系,包括數據加密、訪問控制、身份認證、數據備份等方面,以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信息安全也是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重要挑戰。在智慧城市建設中,需要采用先進的信息安全技術,如防火墻、入侵檢測、數據備份等,以保障數據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同時,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信息安全還需要與網絡安全相結合,建立起城市級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以防止網絡攻擊和數據泄露等安全問題。

    (2)網絡安全與信息安全

    網絡安全是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另一個重要挑戰。在智慧城市建設中,需要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如網絡攻擊檢測、網絡入侵檢測、網絡安全防護等,以保障城市的網絡安全。同時,智慧城市建設中的網絡安全還需要與信息安全相結合,建立起城市級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以防止網絡攻擊和數據泄露等安全問題。

    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信息安全還面臨著許多挑戰。例如,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各種系統、服務、數據都依賴于網絡,因此網絡安全問題會對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各種系統、服務、數據造成威脅。其次,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各種系統、服務、數據都是開放的,因此黑客可以通過開放的系統、服務、數據進行攻擊。最后,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各種系統、服務、數據之間是相互關聯的,因此攻擊一個系統、服務、數據可能會對其它系統、服務、數據造成威脅。

    (3)交通擁堵與能源消耗

    交通擁堵和能源消耗也是智慧城市建設中面臨的挑戰。城市中的交通擁堵會導致交通堵塞,能源消耗則會加劇城市的能源消耗。因此,需要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如智能交通系統、智能路燈、智能能源管理等,以優化城市交通、降低能源消耗。

    智慧城市建設是當前城市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智慧城市建設既面臨著許多挑戰,也面臨著許多機遇。只有克服了這些挑戰,才能更好地利用這些機遇,為城市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4-2029年智慧城市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智慧城市產業鏈從上游到下游主要包含了:頂層設計、硬件、軟件、系統集成、運營、應用等部分。在應用方面,主要包括:智慧安防、政務云、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能源等。其中,安防、政務云、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涉及了民生的基本剛性需求,且在我國亟待發展,有望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先行。


    2024年智慧城市發展的前景與趨勢

    智慧城市是一種推動城市管理和服務智能化的全新理念和模式。在智慧城市的實際推進中,不僅需要完善應用物聯網和云計算整體規劃與頂層設計,還需要大數據和空間地理信息集成技術的體制和機制創新。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深入推進、“數字中國”戰略持續實施、“雙碳”目標加快落實、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化轉型全面提速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設迎來新機遇。未來,我國智慧城市發展將呈現以下幾大發展趨勢。

    (1)數字孿生技術借助歷史數據、實時數據以及算法模型等,模擬、驗證、預測、控制城市構建與運行全生命周期過程,打通物理城市與數字空間通道,重塑城市基礎設施,形成虛實結合、孿生互動的智慧城市發展新形態,推進智慧城市從新型智慧城市向數字孿生城市升級演進。

    技術上,數字孿生城市結合了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項前沿技術,聚焦數據管理、信息模型和仿真分析等環節。通過物聯網技術來采集城市中各類數據,再傳輸到云端進行處理和分析,構成了城市數字孿生模型的數據底座;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各類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能夠實現對城市運行的實時監控、預測和優化;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將城市數字孿生模型呈現在現實場景中,可以讓管理者更加直觀地了解城市的運行情況和發展趨勢。

    (2)5G、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并與電力、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融合,催生大量以技術融合創新為特征的智慧城市新基建場景。物聯網、BIM/CIM、GIS、AI、IoT不斷深化對建筑行業的賦能,智慧工地、智慧園區、零碳園區、智能建筑等加快推進。

    以AI、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為核心的社區小腦加快落地,智慧社區逐步打通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構筑更立體化的15分鐘生活服務圈?;ヂ摼W與醫療健康加速融合,遠程會診、遠程手術、遠程監護、智慧導診、AI輔助診療等互聯網診療新場景不斷豐富。

    (3)人工智能輔助自動駕駛、智能電力巡檢、工業機器人等,區塊鏈支撐智慧城市信息深度共享與應用,5G與工業互聯網促進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5G、物聯網、地理信息系統、新材料、無人駕駛等技術的發展和融合應用,助力智能出行。智能服務機器人在酒店、商超、醫院等廣泛應用,并隨無接觸服務需求的升級而向更多商業場景拓展。越來越多的城市借助車路協同、智能信控、智慧停車、云計算等技術,實時監測交通流量、擁堵指數、延誤指數等,提高通行效率,減少碳排放。人工智能、智能監控、生物識別技術不斷成熟,在碳追蹤等環保低碳領域加快應用。

    (4)城市大腦、城市智能平臺、城市運管中心等智能平臺建設加快,各地著力打造城市數據匯聚中心、交換中心,逐步將智能應用從城市管理、服務向經濟發展等領域拓展。隨著城市智能場景的落地,算力資源屬性越來越明顯,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網絡技術等支撐下,構建完善的算力調度機制,將助力構建可跨域、可調度、可分配、可交易、可監管的柔性、智能城市算力中心。

    近些年,為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我國各部門紛紛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2022年國務院發布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系統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促進東西部算力高效互補和協同聯動,引導通用數據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計算中心、邊緣數據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

    (5)隨著智慧城市數字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數字技術在城市各領域落地應用的加速,以及多元應用場景需求的升級,針對城市物理空間與數字空間的規劃、設計、管理、運維、運營、安全等全流程全領域的服務成為重點。下一階段,涵蓋數據資源化、數據資產化、數據場景化等內容的智慧城市運營價值凸顯,數據采集、存儲、加工、流通、分析、挖掘、應用、治理、開放等將備受關注,加快數字技術與應用場景深化融合、強化數據治理及分類匯聚、推進城市大數據的場景匹配、有序推進公共數據開放共享等將成推進重點。

    (6)元宇宙以BIM、GIS、IoT等技術為基礎,通過搭建開放、包容的時空大數據平臺、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數字孿生平臺、CIM平臺等技術體系,支撐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運行分析、動態評估、規劃決策、監測實施等需求,推動城市空間的數字化、精細化治理,為城市管理者、居民提供全方位、多維度、立體綜合的城市應用和人居體驗。

    地方政府層面,各地政府紛紛制定了元宇宙產業發展規劃或行動方案,如《上海市“元宇宙”關鍵技術攻關行動方案(2023—2025年)》、《鄭州市元宇宙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征求意見稿)》等,力爭到2025年,將元宇宙相關產業規模提升到千億級別。

    應用場景方面,各地政府重點推進了醫療健康、數字城市、課堂教育、商業運營、品牌娛樂、文旅出游和智能制造等領域的元宇宙創新應用,如昆明市建設元宇宙發展試驗區、上海市公布首批元宇宙重大應用場景需求等。

    (7)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低碳發展構筑城市高階能力,深化數字城市高層次、多維度協同。以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國家能源局等5部門聯合開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雙化協同)綜合試點為契機,數字化、綠色化、低碳化協同轉型將為智慧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動能。

    上一篇:

    為人工智能治理提供中國方案

    下一篇:

    2024智慧城市建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智慧城市成數字中國核心載體

    在線咨詢{
    下載
    加入協會
    回到頂部
    无码中文精品视视_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软件_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二区_国产va免费精品